close
腕隧道症候群?是基因問題而非過度使用! | |
研究顯示,基因比過度打字或用手過度影響還來得大。 |
|
Feb. 16, 2007 -- 最新研究顯示,長時間上網或敲打鍵盤,其實並不會對手腕造成傷害。 根據研究指出,長久以來被認為和過度使用手腕-像是上網或打字-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其實與基因的關聯性較大,而非重覆的使用手腕所造成。 該研究於聖地牙哥召開的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第74屆年會中發表。 負責研究員David Ring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和手腕過度使用之間的關聯性被誇大了,而且並不正確;Ring醫師是哈佛醫學院的整形外科助理教授暨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的手部外科醫師。 基本上,支持腕隧道症候群是因手腕過度使用的觀念之科學證據,是相對較薄弱的;腕隧道症候群的主要風險因子是在基因中;他表示,到底是哪些基因風險因子所造成,並不確定,但它們可能和手腕的構造有關。 【腕隧道症候群是什麼?】 腕隧道症候群,是從手臂往手走的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份的神經節被壓迫或擠壓到所造成;正中神經控制拇指腹和除了小指外所有手指的感覺,當正中神經被擠壓到,手腕會有刺痛感、疼痛、虛弱感或麻木的感覺,而且會往上傳到手臂。 治療選項包括讓手腕充份休息、固定住,或動手術減輕神經上的壓力。 Ring醫師指出,普遍認為腕隧道症候群和手腕的使用狀況有關,這種觀念在大眾中較常見,但部份醫師也認為是如此;腕隧道症候群是否和手腕的使用狀況有關的各種研究,已經混淆不清了。 【腕隧道症候群 vs. 重複使力傷害】 Ring醫師對腕隧道症候群和重複使力傷害(repetitive strain injury)作了區別,他比較喜歡稱它為不明病因手臂疼痛(idiopathic (cause unknown) arm pain);他表示,就這重複使力傷害的病況來說是有疼痛感,但找不到傷處,它也不包括腕隧道的部位。 【關於研究】 為了澄清爭論,Ring醫師和研究同仁共同分析117件在醫學文獻中發表之腕隧道症候群的研究,他們運用評定因果關係強度的科學標準,並予以評分。 研究人員分析生物性因子—像是基因—和職業因子—像是個人的工作性質或手腕動作重覆的量。 Ring醫師發現,在對那些研究做完分析後,支持基因或遺傳風險因子有影響的證據,在質與量上較強些,而支持職業風險因子有影響的證據,在質與量上則相對較弱些。 Ring醫師表示,平均而言,與腕隧道症候群有關的生物因子之得分,是職業風險因子(像是職業類別或手腕重覆使用)得分的兩倍。 【研究的意涵】 Ring醫師指出,與基因的關聯性是較強且可信度較高的,如果你診斷出罹患腕隧道症候群,你的所作所為是無辜的,你所做的一切手部動作和與罹病是無關的,他表示,這應該會讓那些大量使用手腕的人感到較為安心。 |
出處: WebMD Medical News 作者: Kathleen Doheny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7/3/2 上午 11:22:00 |
全站熱搜